close
《海賊王》講的不是簡單的冒險故事,就像《堂吉柯德》講的不是簡單的冒險故事。它們都屬于很容易被誤解的作品,《海賊王》尤其如此。因爲它是“小日本畫給小孩子或者不良少年看的漫畫”。
對此除了苦笑還能怎樣!?好的東西就是中國的,不好的東西就是“資本主義的腐朽因素”,這就是中國人,包括中國學人沾沾自喜的源泉之一。孔子和蘇格拉底同樣述而不作,但是文化大革命和宗教裁判所卻“舍我其誰”。因此實際情況剛好相反:優秀是東西屬于全人類全世界,只有腐敗的東西才屬于本己!用基督教的話說就是人的罪只屬于人自身而不屬于神。《海賊王》是那麽的動人心魄,因此它屬于全人類!這和“媚日”或者“抗日”毫無關系。我們要首先解除自己對它的誤解,摔開對它的有色眼鏡。
羅素在解釋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時,認爲首先要理解什麽不是哲學。(4)對《海賊王》的解釋也應該是這樣:《海賊王》首先不屬于什麽範疇。的確,它是漫畫。而漫畫一般來說是通俗的、速食的文化産物。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:《海賊王》是不是僅僅就是這樣的産物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《海賊王》和時下在中國最有市場的日本少年漫畫《火影忍者》做一個比較,因爲《火影忍者》正是這種通俗和速食的代表。如果兩者間從內容到精神實質都相契合,那《海賊王》的確就僅僅是俗文化大軍中的一員。但是如果其中存在不可等同、相差萬裏的因素,那就必須把《海賊王》單獨作爲一個需要解釋的對象,不能用對一般漫畫的態度等閑視之。
要作比較,就要有比較的標准。通常人們喜歡直接把兩部作品的人物、情節和精神作對比,這其實根本無法比較出什麽東西。其實這樣除了例子的堆積,根本毫無意義,莊子學說中的相對主義早把這類比較的意義消解了。所以必須確立一個外在于比較雙方的標准,然後讓要 比較的事物與其比較,彰顯各自的意義。那麽,什麽才得以成爲比較標准呢?通常人們又喜歡找一個無所不包的尺度作爲這個標准,比如 基督教會找來上帝,近代啓蒙運動找來理性,但是後現代的種種又將之宣判爲無效——外在于人個體生存的東西終將被生存拒斥。所以確立的標准必須外在于比較雙方而又內在于人格個性。
事實上,尼采的《悲劇的誕生》就爲我們提供了這種標准的“潛型”。通常人們再次認爲他所說的日神和酒神代表的是理性和情感。這是一種何等淺薄的誤會!他自己就明確地說:日神和酒神同樣屬于非理性的範疇。日神是直觀的造型,酒神是魔幻的音樂。(5)兩者構築的不是在者世界而是存在世界!這實質上已爲我們指明了道路:我們的標准不是一個外在于我們自己的東西,而恰恰只是我們用以判斷的視角。
漫畫迷爲漫畫設定的二元視角爲激情和論理。就是說,一部漫畫要同時給人以情感的沸騰和思想的啓示。願意理解漫畫的學人也會持這種 觀點,在漫畫的分析中就會以此作爲依歸。這裏就是關鍵了:激情和論理不能作爲我們比較《海賊王》和《火影忍者》的標准。或者說在這種視角下,兩者的意義根本不會有什麽不同:只是不同形式的激情和道理罷了。鳴人要成爲火影的誓言與路飛要成爲海賊王的夢想是本質相通、海賊間的友誼和忍者間的情義是相通的。能在一種視角下被比較,被比較的雙方就只有量的區別而沒有質的區別。我們要換一種視角:如果在這種視角下兩者會同時出現,那雙方就是屬于同樣範疇的,直言之,《海賊王》就沒有特殊的寓意。如果在這種視角下只有其中一者出現,那兩者就是有質的差別。所謂比較在這個意義上就是要比到不能比。
這個視角就是此世與超世。所謂此世,就是在此岸世界的一切在者,上面說的激情和論理都屬于這個範疇;所謂超世,就是彼岸世界的存在,形式上類似于新約聖經的神和海德格爾此在中的存在。具有神秘主義的因素。此世當然是所有人和所有作品都具有的,所以關鍵問題 就是《海賊王》和《火影忍者》有沒有超世的關懷。
在《火影忍者》中,核心是忍道。“我從來說到做到,這就是我的忍道。”主角鳴人就是以這句話作爲精神支撐。他說到的是“成爲火影 ”,做到的是在成爲火影的路上的不懈努力。由于火影的形象早在漫畫中出場,鳴人的目標只是從場上的這裏攀登到場上的那裏。因此忍 道中的兩個因素——說和做——都是屬于此世的。而在《海賊王》中,其中一根支柱是夢想。“我是將要成爲海賊王的男人。”這是主角路飛的口頭禪。前海賊王羅查在漫畫開始時間的22年前就被海軍處死,留下的是言語!這就正如上帝在聖經中的在場也僅僅是言語。于是路飛的夢想是不在場的。因而具備超世的因素。最重要的是,海賊王的夢想並不是一個要揭開的謎,而是一個要內在于自身的目標,于是它的超在是內在的超在。
用這個標准衡量《海賊王》和日本的其他漫畫,都會發現超在的因素幾乎是海賊王的專利:《鋼煉》的主題是找回過去、《死神》和《犬夜叉》之類更是典型的通俗加速食、即使是最近風雲一時的《怪物》,重點也僅僅在此世的天馬而非超世的怪物般的約翰。當然,多年前的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可以作爲超在的前驅,但是和《海賊王》相比,它的此世顯得那麽蒼白和可憐。真正形成意義的不是超世的存在, 而是超世和此世的絲絲入扣的關系。
當然,關系是每每不同的。
下載:海賊王
對此除了苦笑還能怎樣!?好的東西就是中國的,不好的東西就是“資本主義的腐朽因素”,這就是中國人,包括中國學人沾沾自喜的源泉之一。孔子和蘇格拉底同樣述而不作,但是文化大革命和宗教裁判所卻“舍我其誰”。因此實際情況剛好相反:優秀是東西屬于全人類全世界,只有腐敗的東西才屬于本己!用基督教的話說就是人的罪只屬于人自身而不屬于神。《海賊王》是那麽的動人心魄,因此它屬于全人類!這和“媚日”或者“抗日”毫無關系。我們要首先解除自己對它的誤解,摔開對它的有色眼鏡。
羅素在解釋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時,認爲首先要理解什麽不是哲學。(4)對《海賊王》的解釋也應該是這樣:《海賊王》首先不屬于什麽範疇。的確,它是漫畫。而漫畫一般來說是通俗的、速食的文化産物。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:《海賊王》是不是僅僅就是這樣的産物。
要解決這個問題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《海賊王》和時下在中國最有市場的日本少年漫畫《火影忍者》做一個比較,因爲《火影忍者》正是這種通俗和速食的代表。如果兩者間從內容到精神實質都相契合,那《海賊王》的確就僅僅是俗文化大軍中的一員。但是如果其中存在不可等同、相差萬裏的因素,那就必須把《海賊王》單獨作爲一個需要解釋的對象,不能用對一般漫畫的態度等閑視之。
要作比較,就要有比較的標准。通常人們喜歡直接把兩部作品的人物、情節和精神作對比,這其實根本無法比較出什麽東西。其實這樣除了例子的堆積,根本毫無意義,莊子學說中的相對主義早把這類比較的意義消解了。所以必須確立一個外在于比較雙方的標准,然後讓要 比較的事物與其比較,彰顯各自的意義。那麽,什麽才得以成爲比較標准呢?通常人們又喜歡找一個無所不包的尺度作爲這個標准,比如 基督教會找來上帝,近代啓蒙運動找來理性,但是後現代的種種又將之宣判爲無效——外在于人個體生存的東西終將被生存拒斥。所以確立的標准必須外在于比較雙方而又內在于人格個性。
事實上,尼采的《悲劇的誕生》就爲我們提供了這種標准的“潛型”。通常人們再次認爲他所說的日神和酒神代表的是理性和情感。這是一種何等淺薄的誤會!他自己就明確地說:日神和酒神同樣屬于非理性的範疇。日神是直觀的造型,酒神是魔幻的音樂。(5)兩者構築的不是在者世界而是存在世界!這實質上已爲我們指明了道路:我們的標准不是一個外在于我們自己的東西,而恰恰只是我們用以判斷的視角。
漫畫迷爲漫畫設定的二元視角爲激情和論理。就是說,一部漫畫要同時給人以情感的沸騰和思想的啓示。願意理解漫畫的學人也會持這種 觀點,在漫畫的分析中就會以此作爲依歸。這裏就是關鍵了:激情和論理不能作爲我們比較《海賊王》和《火影忍者》的標准。或者說在這種視角下,兩者的意義根本不會有什麽不同:只是不同形式的激情和道理罷了。鳴人要成爲火影的誓言與路飛要成爲海賊王的夢想是本質相通、海賊間的友誼和忍者間的情義是相通的。能在一種視角下被比較,被比較的雙方就只有量的區別而沒有質的區別。我們要換一種視角:如果在這種視角下兩者會同時出現,那雙方就是屬于同樣範疇的,直言之,《海賊王》就沒有特殊的寓意。如果在這種視角下只有其中一者出現,那兩者就是有質的差別。所謂比較在這個意義上就是要比到不能比。
這個視角就是此世與超世。所謂此世,就是在此岸世界的一切在者,上面說的激情和論理都屬于這個範疇;所謂超世,就是彼岸世界的存在,形式上類似于新約聖經的神和海德格爾此在中的存在。具有神秘主義的因素。此世當然是所有人和所有作品都具有的,所以關鍵問題 就是《海賊王》和《火影忍者》有沒有超世的關懷。
在《火影忍者》中,核心是忍道。“我從來說到做到,這就是我的忍道。”主角鳴人就是以這句話作爲精神支撐。他說到的是“成爲火影 ”,做到的是在成爲火影的路上的不懈努力。由于火影的形象早在漫畫中出場,鳴人的目標只是從場上的這裏攀登到場上的那裏。因此忍 道中的兩個因素——說和做——都是屬于此世的。而在《海賊王》中,其中一根支柱是夢想。“我是將要成爲海賊王的男人。”這是主角路飛的口頭禪。前海賊王羅查在漫畫開始時間的22年前就被海軍處死,留下的是言語!這就正如上帝在聖經中的在場也僅僅是言語。于是路飛的夢想是不在場的。因而具備超世的因素。最重要的是,海賊王的夢想並不是一個要揭開的謎,而是一個要內在于自身的目標,于是它的超在是內在的超在。
用這個標准衡量《海賊王》和日本的其他漫畫,都會發現超在的因素幾乎是海賊王的專利:《鋼煉》的主題是找回過去、《死神》和《犬夜叉》之類更是典型的通俗加速食、即使是最近風雲一時的《怪物》,重點也僅僅在此世的天馬而非超世的怪物般的約翰。當然,多年前的《新世紀福音戰士》可以作爲超在的前驅,但是和《海賊王》相比,它的此世顯得那麽蒼白和可憐。真正形成意義的不是超世的存在, 而是超世和此世的絲絲入扣的關系。
當然,關系是每每不同的。
下載:海賊王
全站熱搜